清明祭祖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清明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百度百科》
(一)
由《南通发布》的这篇上了热搜的通告说起。
首先要吐槽的就是标题《通告!禁止制造、销售》,完全不知所云,这是一条合格的通告标题吗?作为政府的权威媒体,却小丑一般,这种水准的标题也吸引不了人吧?网络媒体乱象治理,有必要从政府的网络媒体开始。
文化自信,自十八大以来一直在提: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那么,文化自信来自何处?不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吗?如果把传统习俗简单地定义为陋俗、糟粕。那么这些传统文化不就徒有其表了吗?至于说什么污染环境,相对于工业社会持续的环境污染破坏,那不是不可以妥协的事。
(二)
数千年来,中国的百姓大都生活贫苦,生前穷了苦了一辈子,自然希望死后万一有阴间的话,能够得到阳间亲人的接济,这是对将死之人的安慰。亲人去世,活着的人也不希望死去的亲人无依靠,祭奠亲人,这是对生者的安慰。传统的丧葬、祭奠,烧纸钱冥币、纸货等,自有其道理。
当然,不提倡过分地铺张浪费,在易燃的地方焚烧等。
(三)
祭祖,应该是件肃穆的事。
如果没有时间回老家祭祖,请人打扫、修葺坟墓,也无可厚非。但是请人“祭祖”,那就过于儿戏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