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传》
作者:李长之
【文摘】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失败了的鲁仲连——李白的从政
他本人所自负的也是能够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也就是所谓“经济”“经纶”“济世”“济时”
“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
“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他所希望的自然是有人来请,他希望坐得安安稳稳的,忽然出山,忽然立功,这样,诸葛孔明便是他理想的人物之一了,但更为理想的则是谢安,谢安是李白心目中仅次于鲁仲连的人物。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寂寞的超人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李白
楔子
李白最喜欢谈。在崔宗之的同一诗里就说:“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
李白的故乡和他的少年生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像他在《宣城见杜鹃花》中所流露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壮年的漫游——学道和从政的矛盾
在李白生的那一年(公元七〇一),唐朝还是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
在他五岁的那年,也就是他家住在四川彰明县的开始的一年,武则天死了
和李白同年生的大诗人有王维,比李白小十二岁的大诗人是杜甫。
二十五岁到二十七岁,这期间曾经东游扬州(现在江都)
大概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吧,定居在安陆。这时,他和当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
在他三十岁的那年,曾积极地做过一些政治活动。
《与韩荆州书》
《上安州李长史书》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
他在江陵,曾会见过当时有名的隐士司马承祯
在这时前后,他又认识道教中的另一个著名人物胡紫阳。胡紫阳在随州(现在湖北随县,在安陆之北,相去不远)有餐霞楼,李白的好友元丹丘即学道于此,为胡紫阳弟子。
在湖北的一个期间,他认识了当时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一岁。
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孟浩然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他在太原认识了郭子仪
此后,李白就到了山东,大概有三十七八岁了吧,最常住的地方是济宁(当时叫任城)。他在这里又安了家,住了相当久。
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加上他自己,别人称为“竹溪六逸”。
他们隐居的地方是泰山以南的徂徕山。
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孔子)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鲁仲连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即鲁仲连的故事)。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我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又写了和太太开玩笑的《别内赴征》诗三首,其中头两首是: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出门妻子强牵衣, 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他就这样洋洋得意地往长安而去。这时大概是唐明皇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李白四十二岁了。
李白在长安——李白对盛唐的政治之认识
贺知章见李白飘然不群,就又给他加了一个称呼,叫:“谪仙人”
承认是“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受人排斥,曲高和寡)。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谢灵运)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他在长安一共多久呢?“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以诗代书答元丹丘》),不过三年!他在长安,头一年为贺知章老诗人赏识,第二年贺知章走了,第三年他自己也走了。
漫游生活的第二期——更多的暴露和批判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书情赠蔡舍人雄》)的河南开封以及“爱子在邹鲁”(魏万《金陵酬谪仙子》)的山东单县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杜甫非常佩服李白的诗的成就,称为“清新庾开府(庾信),俊逸鲍参军(鲍照)”,“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这些人都是杜甫自己悬想的目标,正是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颇学阴何(阴铿,何逊)苦用心”,“流传江鲍(江淹,鲍照)体,相顾免无儿”,现在拿来比李白的。“飘然思不群”,杜甫很倾倒李白的才思;“酒后见天真”,杜甫很欣赏李白的醉态。
这一个时期,李白相当穷困,他说:“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送侯十一》),是说他在开封的时期就像孔子在陈绝粮的光景;又说:“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是说他在兖州接受一位去职的官吏的一件破棉袍,他竟要像战国时的张禄报答须贾似的不忘恩呢。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赠新平少年》)
杜甫怀想他的诗道:“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这时杜甫已经到了长安,这是在公元七四七年杜甫第二次入长安。李白这时四十七岁了。江东是现在江苏一带
李白的第二期漫游告了结束。李白这时五十四岁(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四),距自长安出走,已经十一年。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四首,其三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可是当李白漫游到宣城(安徽南部)的时候,矛盾所丛集的天宝之乱爆发了。
天宝之乱和永王璘的一幕——李白的爱国思想
天宝之乱的这一年(七五五),李白五十五岁了。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和平恢复时,即身退)
这时杜甫十分不放心李白,在听不到李白的消息中,曾写《不见》一首: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长歌行》)
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一生在文学上最佩服谢朓,他的墓也就葬在谢朓所常去的青山之旁。
李白的诗——和民歌的关系,和魏晋六朝诗的关系,文学史上的地位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就可知李白诗的风格,一方面是来自民歌,一方面是来自六朝,它的会合处就是“清水出芙蓉”的清,“诗传谢朓清”的清,“中间小谢又清发”的清。真的,李白的诗正是那样澄澈,那样朗朗然,那样明净,那样一尘不染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