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生命密码: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

作者:尹烨

◆ 《大卫》的睾丸不齐,米开朗基罗的错?

在胚胎发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睾丸都静静地待在腹腔中。要到7个月左右,这哥俩才会慢慢下降,移居到阴囊安家。

◆ 天下谁人不识“喵”

大眼睛、小鼻子的标配,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让人看一眼就被戳中柔软的内心。

◆ 花丛中的《甄嬛传》

“自交不亲和性”

花瓣中的色素是花儿色彩的来源,其中尤以花青素最负盛名。花青素的最大特点是颜色可随环境改变。如果环境偏酸性,花青素会让花儿显得红光满面;若是在偏碱性的环境中,花儿便变得蓝幽幽的。假如碱性太强,就是一副蓝黑色的模样,墨菊、黑牡丹就是典型的例子。单是一个花青素,还不足以染出花儿的百般姿色。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齐齐出动,才造就出这世间的万紫千红。

◆ “天下无唐”有多远?

唐氏综合征筛查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

只要采集约5毫升的孕妇外周血[插图],就可以从中提取出胎儿的游离DNA,然后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再结合生物信息技术分析,从而判断胎儿发生常见染色体异常[插图]的风险。

需要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6年制定的《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

◆ 被狗咬了怎么办?

被狗咬伤后,要第一时间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用肥皂水和自来水交替冲洗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酒或者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完伤口后,马上到附近的医院或者防疫站打狂犬疫苗,受伤特别严重者还要补充注射免疫球蛋白。

◆ 别让“女人花”在宫颈凋零

自取样HPV分型基因检测

◆ 我不愿,死在马拉松赛场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也称心脏性猝死)是中国人健康的一大威胁。

◆ 你的牛奶,我的泻药

挑选酸奶可是门“技术活儿”,有几点要重点关注。首先,乳饮料不是酸奶。乳饮料是加入牛奶或奶制品、甜味剂、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制成,虽然包装和口感像极了酸奶,可是它们并不是真的酸奶,起不到上述避免乳糖不耐受的功效,所以挑选酸奶时要主要选活菌型而不是乳饮料。其次,要看成分表,留意糖的含量。有些酸奶为了不加防腐剂,添加了大量的糖以确保抑菌,摄入这种酸奶容易造成血糖偏高。

◆ 如何给人体正确充电?

睡眠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的时长上,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加上早年须以婴儿床为根据地,晚年须以病床为最后驿站的话,这个时间会更长。

睡眠的第一个阶段,通常是“非快速眼动睡眠”。进入这个阶段以后,眼球转速降低,脑电波稳步放缓,大脑活动也趋近于零,所以又得名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SWS)。睡眠的前四个时期都归属于这个阶段。

起先,是入睡期。

继而,是浅睡期,占睡眠时长的半数左右。

此后,便是熟睡期和深睡期。

睡眠的第二个阶段是“快速眼动睡眠”。

◆ 全麻会变傻?没这么简单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目前所知的会因常规麻醉用药引起严重临床表现甚至致死的遗传性疾病。

◆ 万用干细胞的神奇

用新生儿冻存的脐带血治疗血液病已经是成熟的医疗手段。除了脐带血,还可以把胎盘也冻存起来。胎盘中含有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治疗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可以被诱导分化为其他细胞,修复受损器官。如果孩子出生时错过了冻存胎盘的时机,那么,到了换牙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冻存乳牙牙髓(dental pulp)里间充质干细胞,一样可以用于干细胞治疗。

对多数人来说,抽取骨髓干细胞是比较痛苦的。相比之下,收集经血提取干细胞是无创无痛的,但也容易受外界细菌的污染。因此,比较适合自体使用的就是脂肪干细胞了,有用的脂肪干细胞在抽脂减肥的同时就能提取,可谓一举两得。至于身材较瘦、体脂含量低的人,可以从皮肤上取下一小块真皮组织(直径5毫米左右),从中提取纤维细胞。随后,把这些细胞诱导成具有分化潜力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就可以用于医疗了。除了干细胞外,人体中还有不少有用的细胞也值得冻存,比如精子、卵子。年轻人还可以趁着年富力强,冻存一些外周血里的免疫细胞,万一将来罹患肿瘤,需要进行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就能直接使用。癌症患者在患病或化疗后身体虚弱,体内残余的免疫细胞活性不高,不适合用来做免疫治疗。年轻时冻存的免疫细胞活性较好,治疗效果也会更佳。

国家基因库

◆ 菌群:最亲密的朋友

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连续检测了新生儿的粪便,发现在出生一年左右时,孩子的菌群就和母亲的菌群很相似了。另一拨研究者则发现,在母乳中有很多低聚糖(oligosaccharide),奇怪的是,人体本来无法吸收这种物质。那为什么会存在呢?原来,这些寡糖的作用是诱导肠道的菌群——并非喂孩子,而是喂细菌!通过一年的喂养和身体接触,母亲把自己的菌群连同这些菌群的养料,都慢慢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随着身体的成长、生活环境的稳定、饮食习惯的养成,每个人肠道菌群的种类结构逐渐趋于稳定。

“粪便银行”

粪便药丸”

最后更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