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好好思考》

【文摘】

Chapter 01 引言

我们最熟悉的决策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大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但是,答案的来源非常相似:源于个人的过往经验。

也就是说,我们做决策的依据,主要是个人的过往经验。

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决策方式

用那些超越了个人有限经验,被人类严谨、反复验证的跨学科原理和规律做决策依据,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打破学科间的壁垒

跨学科学习的关键根本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间面临的共同问题。

Chapter 02 多元思维模型:终身学习者的利器

构建深度思考力的底层逻辑

思考力水平={你做出的假设}与{事物发展规律}的重合度

过去仅靠积累经验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它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因为这种方法在“知识量”的积累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而很少触及问题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所以就无法大幅度突破自我认知的边界。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查理·芒格

作为思维模板的思维模型为什么很重要呢?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可以解释。ABC理论认为,我们对外界问题(A)会做出何种反应(C),本质上不取决于我们遇到的问题(A),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

A(Activating events)-B(Beliefs)-C(Consequences)诱发刺激(A)—信念反应(B)—行动结果(C)

查理·芒格眼中的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们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具体该怎么做呢?芒格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只使用学过的一门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在这段话里,芒格对如何洞察事物本质,给出了以下两个建议:

(1)我们应当构建一个基于思维模型的知识体系。

(2)这些思维模型应当是来自多个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对查理·芒格而言,所有能够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称为思维模型。对我们而言,只有那些在遇到问题时能真正用到的策略,才是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否则,记住了很多思维模型,却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舍本逐末。

多元思维模型建立认知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积累经验型学习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试错,逐步优化改进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自身决策能力。这个过程可以用管理学上一个重要概念“PDCA”解释。

所谓“PDCA”,又称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制订计划(Plan)、执行计划(Do)、检查任务(Check)、处理改进(Action)来不断改善结果。

PDCA起作用需要一个前提:外部环境相对稳定;PDCA在应对环境快速变化时面临窘境;缩短PDCA周期、加速反馈的思想成果之一就是这些年企业管理中流行的“精益思想”:

所谓“精益思想”,本质就是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小的成本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快速优化和改进方案。这种方法虽然现在看起来挺有效,但是它的本质还是用“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方式来缓解PDCA局限性带来的问题。

深度思考型学习

简言之,深度思考型学习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洞悉问题本质,利用已有规律(思维模型),直击问题要害的成长模式。它的本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在这个成长逻辑下,成功的要点是:

(1)洞悉问题的本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积累跨学科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2)掌握大量原理和规律。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实践摸索,而是花时间学习全人类的最佳实践或规律和原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这种思考模式下,高质量的思维模型起着关键的作用。、

OODA代表着决策流程的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ion)。

PDCA的决策机制是默认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因此我们决策的第一步是对环境做出“计划”。而OODA完全不同,它的思想基础是默认外部环境随时在发生变化,所以决策的前提不是计划,而是动态的“观察”与“调整”。换句话说,OODA把核心精力放在系统地、动态地判断问题的本质上,有了这个前提,调用恰当的策略采取行动就相对简单了。

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四个层次

追问有效策略背后的原理

砍价: “锚定效应”

有效砍价策略的不同层次:

有深度的思想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能看到问题的具体现象和解决方案,还能看到解决方案背后的更底层的规律;不仅能够理解问题表面的原因,还能洞察原因背后深层的原理,甚至能够看到在一层次思考时是成功有效策略的方法,在另一层次思考时可能反而是负面、有害的策略。

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

芒格:全归因治学法

棱镜法分解问题层次

追问总结答案背后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型:

超越答案寻找更底层的思维模型

如果一件事虽然成功的概率不高,可是失败了也没大损失,而万一成功了收益就很大,那这件事情也是值得投入的。

最后更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