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作者:亚当·奥尔特
【文摘】
楔子 令人上瘾的时代
瘾君子和我们其他人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只要出现合适的产品或体验,谁都有可能上瘾。
行为上瘾由6种要素构成:可望而不可即的诱人目标;无法抵挡、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渐进式进步和改善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困难的任务;需要解决却又暂未解决的紧张感;强大的社会联系
第1章 行为上瘾的兴起
研究人员借助头戴式摄像头表明,婴儿本能地会追随父母的眼睛。分心的家长会培养出分心的孩子,因为如果家长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就会把相同的关注模式教给孩子。用该论文首席研究员的话来说:“孩子维持注意力的能力,是在语言习得、问题解决和其他关键认知发展里程碑领域取得成功的公认重要指标。如果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照料的人总是分心,或是眼睛爱漂移,会给婴儿关键发育期当中刚刚萌芽的注意力幅度造成消极影响。”
第2章 我们所有人的心瘾
原文:1971年6月17日,总统尼克松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要对毒品发起战争。他意志坚决地看着摄像机说:“美国的头号公敌是毒品泛滥。”
🖊:如今美国的一些州,大麻合法化👎
第4章 诱人的目标
注册社交媒体账户,你很快就会热衷于粉丝和点赞的增长。创建电子邮件账户,你会不停地想要保持收件箱零未读邮件。戴上健身手表,你会每天迈上一定的步数。玩“糖果传奇”(CandyCrush,一款手机游戏),你会想着打破现有的高分纪录
第5章 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
第7章 逐渐升级的挑战
维果斯基解释说,如果学习资料刚好比孩子们当前的能力超出一点点,他们学得最好,最有动力。放到课堂的语境里来说,这意味着老师要指导他们扫清任务带来的障碍,但这些障碍不能太过沉重,不能让孩子们觉得依靠自己现有的技能没法找到任务的解决途径。维果斯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并用以下这张简单的图表做了表示。
第10章 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
有相当充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健康发育的最重要因素是积极的亲子关系,它以温暖、关爱的互动为特点,家长和其他照料人士敏锐地对孩子的行为线索做出响应,提供适龄互动,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
自我决定理论
第11章 改变习惯和行为构建
行为构建不仅是让你少做错事的工具,也是让你多做好事的工具。
第12章 游戏化
游戏化研究员凯文·韦巴赫(KevinWerbach)和丹·亨特(DanHunter)检验了100多个游戏化案例,确认了3个共同元素:分数、徽章和排行榜。
尾声 不上瘾,我们能做到
发达国家里有半数人口都对某样东西上了瘾,在我看来,对大多数人而言,这里的“东西”指的是一种行为。